验收材料
验收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验收材料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

护理专业建设项目

自评报告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二〇年七月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 2

三、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3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深化 3

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丰硕 3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 5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5

教育评价质量改进实质突破 8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明显加强 9

四、改革及建设的主要方面与所做的工作 11

(一)着眼精准对接服务,实施校院合作深化工程 11

(二)着眼卓越能力培养,实施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15

(三)着眼教学手段创新,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 24

(四)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综合素质锤炼工程 26

着眼职教体系建立,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工程 27

五、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28

六、专业建设成效 30

(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30

教学团队实力不断增强 31

(三)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31

(四)质量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32

(五)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33

教育教学成果日益丰硕 34

七、专业品牌优势  37

形成“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 37

形成“源于现场、虚实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训教学条件品牌 39

形成“服务技能高考、服务一带一路”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服务能力品牌 39

八、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40

专任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40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40

 



一、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密切产学研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出特色,打造湖北职业教育品牌,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

20179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积极申报品牌专业建设,于20171128日正式立项品牌专业建设。

我院从1972年开办护理专业,距今有48年历史,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高职护理学生,是学校的骨干专业。2013年护理专业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护理实训基地被评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2013年起承办湖北省护理技能高考护理技能考试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人才在数量上需求增加,质量上需要提高,在结构上需要合理分配。护理品牌专业建设符合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自立项以来,我院严格按照《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品牌专业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先后投入279万元,通过护理专业全体专兼职教师2018年、2019年两年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预期建设目标。

 

二、项目建设标志性

护理专业通过两年的建设,全面提高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建成了集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社会服务体系。在湖北省内专业品牌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如下: 

Ø 2013-今承担湖北省护理专业技能高考技能考试任务

Ø 2018年建成国家生产实训基地1个

Ø 2018年建成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Ø 2019年建成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培训基地

Ø 2019年建成湖北省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考评点

Ø 2019年立项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试点院校

Ø 2019年建成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专业教学资源库 

Ø 2019年成立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分理事会

Ø 2019年荣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

Ø 2019年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

Ø 2019年荣获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团队三等奖1项

Ø 2019年荣获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1项

Ø 2019年获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1项

Ø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三、建设方案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深化

在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探索了立体多层的“双主体”合作模式,推行“五个对接”,优化了以护理能力系统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和“36534”培养方案特色。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情况

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达成度

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制订不同生源人才培养方案

制(修)订了2017、2018、2019级满足“现代学徒制”的护理专业中职生源与高中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突出“36534”培养方案特色

100%

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新模式

召开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年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开发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100%

构建工学结合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

建成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100%

构建工学结合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建成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方案;制定了《跟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跟岗实习实施细则》

100%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丰硕

建设了以对接护理职业标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建设以对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标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融合和教学资源。建立学历教育与技能证书培训一体化机制。整合利用相关资源,重点建设教学训一体化课堂、信息化空中课堂、医院实境教学课堂等三个课堂,并以此为载体,不断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并以提高三大能力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2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建设完成情况

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达成度

教育教学方式改革

建设以对接护理职业标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资源

完成《成人护理:内科护理》《急救知识与技能》《助产技术》等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100%

完成《铁路急救知识与技能》《急危重症护理》《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生物化学》《生理学》《妇产科临床诊治实践》等7门教材的出版;

 

 

 

100%

建设以对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标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融合和教学资源

 

完成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与护理专业课程的融合;

 

100%

完成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00%

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建成核心课程基础护理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成机能学多功能虚拟仿真实训室

 

100%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各门核心课程均采用护理护理工作程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00%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各门核心课程均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考评;核心课程实施“四个阶段、四段考核”模式,进行全方位评价

 

 

100%

 

 

(三)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成效显著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成情况

建设内容

原有基础

目标

完成情况

新增

目标达成度

专业带头人

1

2

2

+1

100%

楚天技能名师

1

2

2

+1

100%

专任教师

教师总数

20

22

22

+2

100%

骨干教师

17

20

22

+5

110%

职称结构

高级

12

13

15

+3

115%

中级

5

7

7

+2

100%

“双师”素质

15

18

20

+5

110%

兼职

教师

常年聘请教师

12

15

18

+6

120%

兼职教师资源库

30

35

40

+10

114%

新技术培训

选送教师赴国(境)外参加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人次)

6

9

9

+3

100%

双师素质教师占比

85%

90%

92%

+7%

120%

教师暑期社会实践

12

15

18

+6

120%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在学生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以“校中院”、“院中校”为主要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实训室开放管理为重点,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实现实训室的资源共享。

 

4  校内实训室建设完成情况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实训项目

1

ICU模拟教学中心

Sim-3G高端模拟人、护理模拟教学系统

1.常见内外科疾病的健康评估;

2.常用药物使用后的病情变化;

3.急救技能心肺复苏的实施;

4.急救技术电击除颤的实施;

5.基础护理技能的实施

2

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

 

高级虚拟静脉注射及采血操作系统-学生机、交互式护理情景教学培训及考核互动系统

1.静脉输液操作训练及考核;

2.静脉注射操作训练及考核;

3.静脉采血操作训练及考核;

4.药物过敏试验操作训练及考核

3

机能学多功能虚拟实训室

14台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虚拟实验软件。

1.抗高血压药物实验

2.动脉血压综合实验

3.苯海拉明药效实验

4.药物急性毒性实验

5.磺胺半衰期测定

6.安定的抗惊厥作用实验

7.度冷丁镇痛作用实验

8.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

4

基础护理模拟病房实训室建设

病床及床旁桌椅、床头呼叫及吸氧负压装置40

1.《基础护理》实训室,实施各项基础护理操作训练和考核

2.技能高考标准化考场

5

康复中医药实训室

中医脉象测试仪、中医体质辨别系统、人体针灸穴位交互数字平台、中药熏蒸仪、拔罐设备、艾灸设备等

1.《中国传统康复技术》、《中医药综合》实训室,实施各项中医药传统康复技术操作训练和考核;

2.康复杏林社团活动基地,为全校师生提供康复治疗;

3.中医药养生康复工作室的活动基地,完成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教师科研项目开展。

6

康复综合实训室

肘关节训练仪、肩关节训练仪、前臂旋转器、踝关节训练仪、股四头肌训练仪、液压式踏步器、立式偏瘫康复器、生物反馈仪、颈椎牵引仪、腰椎牵引仪等

1.平时用做核心课程《物理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康复评定》、《临床康复学》、《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等实训室,实施各项康复治疗操作训练和考核

2.1+X养老照护考证训练点,为学生提供养老照护考证训练

7

临床护理实训室

便携式肺功能检测、脑电图机、胰岛素笔式注射器、各种穿刺包等

1.可用于COPD病人的肺功能监测

2.内、外科相关疾病的穿刺及治疗

3.内、外科颅脑部疾病提供诊断

4.协助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8

外科护理实训室

持针钳180把、手术剪190把、手术镊150把、蚊式止血钳30把、缝针若干

缝合打结剪线

 

 

5  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共享专业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2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3

湖北省中山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4

武汉市第一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5

武汉市中心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6

武汉市第三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7

武汉市武昌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8

武汉市普仁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9

武汉市汉阳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0

武汉市汉口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2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3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4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5

湖北省中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6

武汉市161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7

湖北省中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18

武汉市第七医院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

 

 

(五)教育评价质量改进实质突破

完善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诊断机制。通过42243”五个流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常态化的专业诊断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42243”流程图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学校与医院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平台的评价功能,优化了人才培养质量多样评价手段。

 

 

 

 

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8字螺旋”图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明显加强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学院以湖北轨道交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分理事会为平台,强调护理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身份及临床医院轮流进修和实践制度,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通过择优安排教师参加行业学习培训,以及鼓励教师开展护理技术研究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1.承担湖北省护理技能高考技能考试考点工作

2013年开始,我院连续七年受省教育厅委托承担全省护理专业技能高考的技能考试考点工作,每年都圆满完成全省护理专业技能高考技能考试的命题、组织、实施、评卷等各项工作,2018年组织11434名考生,2019年组织11869名考生,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并获得学校20182019年度重大特殊贡献类工作成果。这项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同时更好促进了校企合作,对护理专业制度尤其是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积极推进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开发共享教学资源

我们国家已经整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但目前我国养老照护专业人员极度缺乏,培养专业老年服务人员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养老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国家首批五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目前我院护理专业有四位老师参加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教学研修,有八位老师获得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员资格,护理实训基地已获批为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社会人员)培训基地,护理专业团队教师已开发出共享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再就业人员提供养老照护等级证书考核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开展自救互救的急救护理培训

国外医疗急救培训普及率据不完全统计普及率占70%,而目前中国的急救培训普及市场尚在初级发展阶段,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护理专业利用专业所长走进火车站及铁路站段及社区,对铁路职工及社会人员进行初级卫生救护训练,掌握自救互救的急救基本技能。团队燕雪琴老师于2015年被聘为武汉地铁集团急救知识培训教师。20182019年为武汉地铁运营集团做初级救护培训5场次,共培训值班站长480人次。专业带头人但琼老师2019被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聘任为客座培训师,承担了司机脱产轮训班“红十字急救基本方法与技能”课程的授课工作, 共培训动车组司乘人员近500人。

4.走进社区、福利院和扶贫点开展护理服务

护理专业老师和学生主动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社区服务中心和藏龙岛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护理服务和现场教学,并通过自愿、长久和负责制的形式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保健、生活指导和康复服务。教学期间每个周末学生轮流前往江夏区老年福利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解除他们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慰问和关心老年人,服务于老年人群。

护理专业轮流安排五名老师和十名学生前往学校“三万”扶贫点郧西县彭家湾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对村民进行义诊、走访送药,赴当地观音镇小学进行卫生知识的宣讲,活动务实又有意义,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四、改革及建设的主要方面与所做的工作

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深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品牌专业建设。

(一)着眼精准对接服务,实施校院合作深化工程

在校企合作中,以双主体的共建共赢为核心,深入挖掘学校与医院的利益共同点和各自优势,形成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紧密合作的互动关系。

1.以医疗与护理理事分会为平台,优化组织体系

在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理事分会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学校与各方利益诉求,优化分层有序的组织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新增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家理事会单位,进一步扩大理事会规模,丰富了理事会合作范围,更有利于学生实习和就业途径。

2.以“四个合作”为重点,完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

着眼校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护理工作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具有自适应特征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

1)构建校院合作“三层对接”运行机制

构建二级学院与护理部、教研室与科室、教师与护理人员层层对接的校院合作办学“三层对接”立体组织框架。

一是成立校院合作工作站,落实“二级学院—护理部”层面的协同合作关系。依据校院合作框架协议,由二级学院与护理部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根据医院用人需要,共同实施培养。制定措施吸引医院参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实习基地和接收学生就业等;每年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根据医院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讨专业建设改革,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确定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措施等;加强跟岗实习管理,完善校院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向培养、指导、检查和考评全程参与机制,实现共同管理。

二是成立校院合作教学点,落实“教研室—科室”层面的紧密合作关系。教研室与合作医院科室共建校院合作教学点,专职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和专职教师与医院人员的互派交流制度,专兼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编写相关教材、学材;校院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进行学生实训教学管理和授课;根据医院需求大力开展个性化的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成立校院合作交流协作组,落实“教师—护理人员”层面的交流协作关系。教师定期与医院护理人员交流与协作,了解护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开展教师暑假到医院的挂职锻炼和技术合作。组建由教师、学生医院护理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咨询、推广团队,建立专业教师下医院提供应用技术服务的考评机制,同时制订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技术服务的表彰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一方面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拜师学艺,进行现场技能培训,强化专业教师操作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选派护理人员到学院参加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教师对接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师资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完善校院合作对话机制

依据校院合作工作要求,每年召开两次校院合作对话会。一是主要听取医院对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了解医院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为学院及时进行专业改造、制定招生计划提供信息。二是向合作医院介绍学院专业建设、技术研发等最新情况,及时发布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毕业生需求信息。达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意向。

3)建立校院资源利益共享机制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的探索校院利益共享机制,保障校院合作的可持续性。首先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要把学校的实训基地建成医院和社会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人才共享机制。建立医院和学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共同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护理技术人员,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建立学院专任教师与医院护理技术人员互培互聘机制,医院提供护理技术骨干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联合推进课程改革,校院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学院选派专任教师参与医院科技和技术改造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为医院员工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或新技术新流程培训,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第三是成果共享机制。借助学校技术力量,以项目为纽带深化校院的产学研合作,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第四是人才输送机制。二级学院将行业技术与岗位标准、企业文化与工作规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针对医院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办 “订单班”等,为医院培养急需的、不可替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4)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进一步发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理事分会的作用,协调医院和学校双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努力形成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医院技术创新和研发,医院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合作激励机制。建立校合作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吸纳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医院参与校院合作的积极性;聘任理事会内行业知名专家为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每年承担专业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专题讲座,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管理,并将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纳入其岗位职责,将其工作业绩列入年度评价考核内容

5)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机制

创新评价方式,建立校院共同参与,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院合作育人质量。

3.以品牌共建为目标,创新校院合作有效模式

1)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医院合作,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让校内导师与校外师傅合作育人,进一步深化校院合作,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革新发展,开创多方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惠及多个主体的新局面。

2)探索“影子式”—“渗透式”—“主体式”三步走的技术服务模式,紧跟医院需求,加强与医院的科技对接和咨询服务,与医院共同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3)探索社会成员多样化继续教育途径,与相关医院共同开发职工培训体系,提升职工的技术能力,努力建成区域开放性、共享性、多功能的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

 

(二)着眼卓越能力培养,实施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打造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理事分会的行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按照“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的原则,与护理行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湖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

(2)推进立体多层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分理事会为平台,在学校与医疗机构之间探索立体多层的“双主体”合作模式,推行“五个对接”,即学校与医院对接,制定校医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研室(实训基地)与医院科室对接,制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与医院技术人员(护士)对接,制订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含专职与兼职);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制定课程标准,签订师徒合同。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以护理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护理职业资格标准,关注护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校院合作共同重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开发契合护理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3)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特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36534”特色,即体现三融合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六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采用五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三种课堂形态,强化四种能力训练。

另外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还突出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以承办湖北省护理类技能高考工作为平台,加强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制定护理专业中职生源人才培养方案,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4)建设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

在全面分析护理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对接护理职业标准,建设由护理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建设以对接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标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融合和教学资源

(5)建立双证融合的一体化机制。

将职业技能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培训合并,将《基础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课程内容融合为课证一体化课程,学生在课程学习同时,可直接获取老年照护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应学分,通过学习养老照护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的进一步学习,考取老年照护初级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6)创新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方法。

整合利用相关资源,重点建设教学训一体化课堂、信息化空中课堂、医院实境教学课堂等三个课堂,并以此为载体,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技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以三大能力为核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以护理岗位三大能力要求为核心,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考纲和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以护理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内科护理、成人护理-外科护理3门课程均采用“教学训”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各个学习任务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7)实施基于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模式。

成立医院带教老师、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小组,考核项目有操作成绩、职业行为素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实训考核情况等,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实施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全面考核。

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开卷、闭卷、调查等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考核注重态度考查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采取“四个阶段,四级考核” 模式,“四个阶段”即每项操作学完时、课程结业时、实习前培训时和实习出科时;“四级考核”即小组考核、教师考核、系级考核和医院考核。

四个阶段、四段考核模式图

 

2.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建设科学、有效的品牌专业群人才培养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品牌专业引领示范效应,提供良好保障。

1)健全监控网络。

坚持科学、民主、多元的原则,健全由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为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完善监控内容。

依照人才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品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监控、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一是实行人才培养目标监控。通过定期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行业企业调研等方式,收集行业医院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收集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以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及时转化为专业建设要求。据此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等。二是实行人才培养过程监控。根据学院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分为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结果分析。三是实行人才培养结果监控。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起薪线、转岗率、升迁率、企业满意度等,掌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度、自身发展潜力等情况,全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提供依据,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上升。

3)搭建监控平台。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应用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平台。

4)优化监控机制。

从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的输入、输出、反馈、跟踪督导等层面优化监控机制,切实发挥监控的发展性指导作用,形成教学有反馈、院系有回应、教师有进步、学生有收获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网上评教、同行听课、毕业生跟踪调查,学院督导处每月对全校学生信息员反馈表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写督导简报,并在每月的教学例会上予以通报,针对学生信息员反映的问题,及时完善或处理,并向督导处提交处理意见,督导处有重点地进行跟踪督导。

5)创新监控制度。

目前学院已实施了企业参与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院督导处每月通报制度等,实现了日常有巡视,定期有检查,不定期有抽查,督导小组交叉指导。将逐步实施数据平台半年报发布、专业年度报告发布、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发布等三项制度。

3.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诊改机制。

通过42243”五个流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常态化的专业诊断机制。每一个时期,学院会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寻找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缺陷的专业诊断工作。其中,对于人才培养整体质量起着主导、决定作用的缺陷,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缺陷。每一个质量关键缺陷与许多人才培养质量生成过程有关。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遵循“8字螺旋”,通过“42243”五个流程实施,一是采用步法判断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缺陷,二是应用二步法识别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过程,三是应用二步法确定关键环节,四是应用四步法改进关键环节;通过明确关键环节改进的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落实关键缺陷诊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改进和固化四步,任务完成后,团队对改进情况进行阶段性自主诊断,并固化关键环节改进成果,推进质量螺旋提升。五是采用三步法监控关键环节改进过程;通过统计过程,确定监控指标,采集并统计关键环节改进过程生成数据;通过分析过程,分析统计数据,检查改进过程中各项绩效指标是否实现,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的关键因素;通过控制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关键因素,使改进过程按照预定目标推进。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突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按照“源于现场,虚实结合,学练一体,校院共建”的原则,以“校中院”、“院中校”为主要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实训室开放管理为重点,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实现实训室的资源共享。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为平台,为了增强虚拟病房的模拟化程度,实现“岗位训练任务化、训练过程临床化”的实训机制,建立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

二是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将原有实训室进行改造,淘汰部分落后实训设施,购置部分新的实训设备,进行护理实训区模拟环境项目建设和实训触摸查询一体机项目建设,按医院现场实际和真实职业氛围完善校内实训室,增加技能训练内容,进一步增强实训室开放效果。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分理事会为平台,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医院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把校外实训基地建成 “院中校”为主要形式的实训基地。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两个见习基地,进行深入合作与建设,保证学生进入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在学校、医院指之间循环组织,通过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医院护理师资、职业环境、教学载体(病人)等教学资源,实行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提高职业岗位需要的护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为原则,从专业实训技能要求出发与临床医院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外实训条件。创新院校合作新机制,制定了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和实习教学反馈制度。

(3)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进一步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将职业精神、职业理念、护理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基地逐步形成明显的特征和鲜明个性

(4)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

优化由学院和医院共同管理顶岗实习机构,共同完善顶岗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基地实习实训实施细则》等,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校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及逐步完善,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5.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两年来,我院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教师团队,不断增强学院教师学术视野,提升了学院教师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1)提升“双师”素质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选送教师到医院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学习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每年寒暑假组织专任教师轮流到临床医院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锻炼1个月,共6名,短期社会实践9名。学院职能部门和院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保持90%以上。学院还对专业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新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派遣8名教师参加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能力研修国家级培训;派遣1人赴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派学院骨干教师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科学学院访学半年;派护理专业带头人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学半年。

(2)优化“双师”结构。

建立相应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院联合办学的优势,制订“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聘请护理专家为兼职教师,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参与校内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的教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适应课程动态变化的需要。建设“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配备教学助理,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教科研带头作用。目前已经聘请护理技术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 1名;引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教师2名。

(3)实施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

专业教学团队实行校内和医院专家双负责人制度,认真遴选双专业带头人,以双带头人为核心,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支持带头人组建或鼓励带头人自主组建教学团队,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成员在物质、精神、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奖励,努力营造有利于带头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4)提高团队教学能力。

通过邀请职教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同类学校交流学习,推行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定期举行“说专业”“说课”、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教学比武、“学习情境设计大赛”等活动转变教师职教观念提高职教水平。为推进护理教师模拟教学的开展,特别邀请美国波特兰大学护理学院Beverly Kaye Wilson-Anderson博士作学术讲座。同时,制定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计划,通过个人申报实践计划—院系审核—学院审核批准实施,院、系进行实践过程抽查,教师根据现场开展资料搜集、技能学习、课题开发等提升教学能力,并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手册的记录、完成实习总结,学校和医院共同对老师进行考核并颁发证书,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老师了教学水平。

(5)完善教师评聘机制。

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将教师参与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6.强化教学日常规范管理

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人人注重质量,人人保证质量的浓厚氛围;规范质量管理,全面优化并坚决落实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格局;实现质量提升,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

召开教研室专题讨论会、辅导员和班主任专题讨论会、由班主任主持的学生主题班会、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等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通过“五会”,分析教风学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含制度立、改、废方案),要有整改的时间表及路线图等。根据的整改方案,及时制定修改完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新的规章制度和整改方案中的其他改进措施。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着眼教学手段创新,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依托学院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建设项目,实施护理品牌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的思想、方法、手段以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信息化,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1.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联合专业网络公司,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2.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共享

“辅教辅学”为基本目的,支撑护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全面分析护理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对接护理职业标准,建设由护理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实施模拟仿真系统教学

使基础护理这门课程的所有侵入性操作项目实现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在实际操作时能正确完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开展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增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意识。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骨干。

5.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组织开发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教师信息化“微课”、“慕课”等教学竞赛活动,并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鼓励教师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并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务评审、绩效考核等考评体系,引导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

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增强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基于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引导师生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深度融合。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探索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下的实训教学和管理模式。鼓励教师开设网络选修课,开展“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方式探索。

 

(四)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综合素质锤炼工程

实施“学业与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等五大工程,以学生社团为骨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讲座、报告会、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升华。

1.实施学业与职业规划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教程中,通过专业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项目,以职业教育的场境设置、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专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项目,以护理技能比武、护士礼仪表演,心理教育、入学教育、军事课、思想道德及法律课程教学,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职业和法律素养。

3.实施社会适应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社会适应性教育、岗位适应性教育、素质拓展训练、挫折教育等项目,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课程、形势与就业、职业指导、社区护理见习等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服务社区医院、服务养老院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实施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周等项目,以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感悟生命,关注健康”防病讲座,“健康伴你行”宣讲活动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

5.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职业规划、顶岗实习、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项目,以形势与就业、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模拟招聘会,临床护理专家讲座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

 

(五)着眼职教体系建立,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工程

探索通过校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途径。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强化专业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中职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与教材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延续递进。

1.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

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聘请中、高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护理技术人才共同探讨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一些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聘请中、高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护理技术人才开展广泛调研,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高职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中职阶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突出专业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并在训练中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高职阶段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整合性、融通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合作伙伴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习过程和发现、创新过程的统一,更多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五、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本项目建设原计划投入100万元经费,最终实际投入279.133万元,主要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具体分配如下:

6护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万元)

项目名称

计划投入

(万元)

实际投入

(万元)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0.5

0.5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0.5

0.5

小计

1

1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10

30

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资源库建设

0

15

小计

10

45

三、教学团队建设

骨干教师培养

5

5

小计

5

5

四、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

 

0

34.6

机能学多功能虚拟实训室

20

19.5

基础护理模拟病房实训室建设

20

68

康复中医药实训室

20

6.5

康复综合实训室

0

88

临床护理实训室

20

3.54

外科护理实训室

0

3.993

小计

80

224.133

五、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

2

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

1

1

小计

3

3

、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

1

1

小计

1

1

合计

100

279.133

 

 

六、专业建设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护理专业以服务医疗卫生保健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护理行业开展人才需求、专业岗位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为适应护理行业要求,强调理论够用,注重职业技能训练的思路,根据校企合作实施的经验,护理专业在广泛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基础,以岗位标准为核心开发了具备“双主体”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区别见表7

7 “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对比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原有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主体

学校+医院

学校

培养目标

复合技能实践型人才

知识型人才

培养体系

开放式

半封闭式

教师主体

双师型教师+临床护士

双师型教师

学生性质

学生+学徒

传统型学生

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主

以教材为主

教材编写

校院共同编写

学院教师编写

 

通过建立校院双主体的结构新体系,推动校院双主体的合作新模式,优化以护理能力系统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36534”培养特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专业教学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护理技能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三等奖三项。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在98%以上,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从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等单位反馈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来看,我院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表现和职业发展等综合指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专业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并涌现一批以“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杰出护士”戴红燕、“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杰出护理管理者”梁文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

(二)教学团队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项目建设使护理专业教师团队结构更加合理,目前专任教师中博士1人,副高以上职称15人,双师型教师19人,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结构更趋合理。团队成员包括1名楚天技能名师、2名专业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40名兼职教师为主导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期内派学院护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骨干教师在国内参加职教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培养等,增强了教师学术视野,提升了教师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使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不断提升,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92%,教学实力不断增强。

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我院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通过积极参与“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同时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到医院或社区,积极开展假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千人计划”活动、学生临床实习非跟班指导活动,坚持到贫困山区开展爱心支教活动,积极参与学院“三万”活动对口支援郧西县彭家湾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团队教师雷湘、王萍荣获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团队教师张芹、邱胜军分别获得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团队教师燕雪琴荣获“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

(三)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建设期内,完成了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护理实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为平台,增强了虚拟病房的模拟化程度,实“岗位训练任务化、训练过程临床化”的实训机制,建立了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同时将原有实训室进行改造,淘汰部分落后实训设施,购置部分新的实训设备,进行护理实训区模拟环境项目建设和实训触摸查询一体机项目建设,按医院现场实际和真实职业氛围完善校内实训室,增加技能训练内容,进一步增强实训室开放效果。项目建设期间,我院建成ICU模拟教学实训室、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机能学多功能实训室、基础护理模拟病房实训室、康复中医药实训室、康复综合实训室、临床护理实训室和外科护理实训室七个实训场所,总投资224.133万元,设备先进,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训项目要求。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为原则,从专业实训技能要求出发与临床医院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外实训条件,目前共建设了12个校外实习基地。

(四)质量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通过62243”五个流程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寻找人才培养质量关键缺陷的专业诊断工作,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常态化的专业诊断机制。

为适应符合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多样评价手段,建立了社会、行业、企业(医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明确行业、企业(医院)、学生、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地位,形成评价主体多元体系。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绩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以学生“进口—培养—出口”全过程,包括生源质量、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生能力提升、就业等环节为主要对象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建设科学、有效的品牌专业群人才培养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品牌专业引领示范效应,提供良好保障。

(五)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在社会服务中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社会服务促进学院专业建设再上台阶。如学院承担湖北省护理技能高考考点工作,负责全省护理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的命题、组织、实施、评卷等工作,学院以此为契机强力推进专业教学各项改革;针对我国已经整体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照护专业人员极度缺乏,培养专业老年服务人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努力,护理实训基地获批为首批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社会人员)培训基地,并开放共享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为社会再就业人员提供养老照护等级证书考核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针对目前我国的急救培训普及市场尚在初级发展阶段,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护理专业利用专业所长走进火车站及铁路站段及社区,对铁路职工及社会人员进行初级卫生救护训练,使他们掌握自救互救的急救基本技能。护理团队还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护理服务,主动走进老年护理中心进行临床护理教学,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生活指导和康复服务,解除他们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护理团队还走进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卫生宣教,为校园师生及社区做急救知识的培训和宣讲,开展义务体检和健康指导;走进社区家庭,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用药及疾病的预防和指导,提高社区人群整体健康意识;通过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促使专任教师不断学习与钻研新业务,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六)教育教学成果日益丰硕

专业建设团队结合品牌专业建设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省级、院级规划课题申报研究,2017-2019年申报及结题院级以上课题5项(见表7)、撰写论文30余篇,有一篇SCI全文收录,一篇EI全文收录,5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见下表8),出版教材7本(见下表9)。

7护理专业团队建设期完成的课题

序号

课题

负责人

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及经费

1

张明娥

高职护理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一般项目,1万

2

杨玉梅

基于需求导向的老年护理专业设置与研究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般项目,0.5万

3

雷湘

湖北海棠叶提取物调脂降糖作用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般项目,0.7万

4

雷湘

中医药养生学生工作室

湖北省职业教育协会,一般项目,0.5万

5

但琼

护理专业应用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院级重点课题,0.5

 

 

8  护理专业团队发表论文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论文(教材)题目

1

张明娥

Construction  of  Obstetric  Ontology  Database  Based  on  Big  Data(EI收录)

2

杨光宇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s level of rats on food restriction and high-fat diet(SCI收录)

3

杨光宇

解剖学微课设计中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技巧(中文核心期刊)

4

杨光宇

信息化时代解剖学微课制作的路径(中文核心期刊)

5

杨光宇

解剖学微课选题的探讨(中文核心期刊)

6

徐敏

CD8+T细胞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进展(中文核心期刊)

7

雷湘

大黄素配伍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的病毒抑制作用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8

雷湘

蛇葡萄根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研究

9

雷湘

杠板归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研究

10

杨玉梅

老年健康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及研究

11

杨玉梅

高职生道德信仰的调查与研究

12

燕雪琴

护理技能高考考试分析与改进措施

13

李军华

浅谈养老服务业现状及与医学职业教育对接

14

王萍

应用思维导图和移动学习优化病理生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

15

蒋卫东

医学院校教学理念转变及教改问题对策研究

16

杨光宇

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策略研究

17

鲁蓉

湖北海棠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影响研究

18

但琼

高职生对老年护理职业认同感的调查与分析

19

但琼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老年护理课程设置的分析

20

吴芳

痛点立体精准定位在小针刀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的运用

21

杨珍

高职生道德信仰调查

22

张艳艳

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23

余幸

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24

沈翔

就业导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25

沈翔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路径分析

26

鲁蓉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用探究

27

鲁蓉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

28

雷湘

在康复专业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9

雷湘

浅谈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发展关键缺陷及改革措施

30

雷湘

细叶卷柏孢子萌发研究

31

黄惠华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32

杨珍

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9  护理专业团队出版教材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教材名称及出版社

1

杨光宇

《生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

徐敏

《内科护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

雷湘

《生物化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

雷湘

《妇产科临床诊治实践》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5

燕雪琴

《铁路与轨道交通急救技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6

燕雪琴

《护理学基础》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7

但琼

《急危重症护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专业建设团队通过以赛促教,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积极参与学院和省级教学信息化大赛、教学能力比武、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取得的成绩如表10:

 

10护理专业团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教师姓名

参赛项目

1

燕雪琴、余幸

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湖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赛项二等奖

2

张艳艳、吴芳

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湖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赛项三等奖

3

杨玉梅、但琼

指导学生获得2019年湖北省职业院校(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赛项二等奖

4

杨光宇

2019年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教学大赛一等奖

5

雷湘、王萍

2019年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6

张芹、杨玉梅、邱胜军

2019年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7

张芹

2019年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

8

邱胜军

2019年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9

杨玉梅

2019年湖北省护理教师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10

雷湘、王萍、李军华

2019年学校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一等奖

11

徐敏、鲁蓉

熊印宏

2019年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实训赛项一等奖

12

但琼、燕雪琴、余幸

2019年学校教学能力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

13

熊印宏

2019年学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

14

雷湘、杨珍

2018年湖北省医学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比赛二等奖

15

李军华、徐敏、吴志永

2018年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课堂教学赛项三等奖

16

吴文静、燕雪琴、余幸

2018年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三等奖

17

熊印宏

2018年学校职业指导类课程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18

但琼

2018年学校说课说专业比赛三等奖

 

七、专业品牌优势

(一)形成“生命所系、性命相托”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质量品牌

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36534”的人才培养模式卓有成效,使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由于产学高度对接,学生在校培养期间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基本一致,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高度融合,学生基础扎实,职业技能与素质大幅提高。

本专业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护理才培养基地,为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康复中心及疾病控制中心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区域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专业就业率及行业口碑领先同类院校。

毕业学生牢记“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南丁格尔精神,综合素质好,很快成长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部分毕业生获奖情况如表11所列。

11部分毕业生获奖情况

序号

学生代表

奖项名称

1

戴红燕

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杰出护士

2

梁文

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杰出护理管理者

3

陈辰

2016年9月入选浙江好人榜,被评为“敬业奉献”组浙江好人,被媒体誉为“最美护士”。

4

黄致秦

2017年获得湖北省卫计委直属系统优秀共青团员(年度全院唯一)

2014、2015、2016、2017年度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优秀医德医风工作者

5

李园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优秀护士”,多次荣获“技能之星”、 “优秀带教老师”称号,荣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理明星榜。

6

刘小玲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工会活动积极分子、天使魅力奖

7

孙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2016年度医院 先进工作者;  获2017年度医院治安综合治理与消防工作中“先进个人”; 获2017-2018年度“天使风采奖”; 获2018年东院首届护士读书交流会 一等奖。

8

米元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护士,澳大利亚JBI循证护理中心系统评价研究员,《中国临床护理》杂志特约审稿人,工作五年余,以第一负责人/项目导师先后在院内开展EBP循证实践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先后在《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护理学报》、《重庆医学》、《现代临床护理杂志》发表科技权威/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二)形成“源于现场、虚实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训教学条件品牌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探索并实践了全新的“源于现场,虚实结合”的建设模式,建成了突出校内实践教学真实性的与工作现场一致的护理模拟教学中心,机能学多功能虚拟实验室和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实训室。既能避免动物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以及侵入性操作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全型,又给学生创造了真是场景中学习的真实体验。护理实训基地经过近两年建设,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同时也保障全省护理技能高考技能考试的考场使用。 

(三)形成“服务技能高考、服务一带一路”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服务能力品牌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护理专业依托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医疗与护理理事分会”,充分发挥湖北医疗卫生行业医院、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护理职教“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推进与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专业教学团队连续七年完成湖北省技能高考护理技能考试的命题、组织、实施、评卷等工作并开展技能高考考评员培训,培训200多人次;校企合作建设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社会人员)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库,扩大专业的社会服务范围;专业教师参与学校的中泰联合培养的教学工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专业教师承担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影响力大幅提升。

 

八、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 专任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专任教师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快速发展对高端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社会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的形式与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二)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专业教学资源虽然实现了学校教学资源、行业技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但是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高水平资源平台,在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专业教学资源库有待进一步完善。

 



Copyright@2018-2020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42011502000550号 鄂ICP备19018129号-2

通讯地址: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大道特1号    邮编:430205    联系电话:027-51168500    邮件:1347823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