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方案
当前位置: 首页  >  申报材料  >  项目建设方案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 1

(一)专业建设背景 1

(二)专业建设基 4

(三)专业建设目前存的不足 7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8

(一) 专业发展目标 8

(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8

(三) 人才培养具体 8

三、专业建设内容 9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9

(二)改革教育学模式 10

(三)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2

(四)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13

(五)改进教育质量评价 16

(六)深化社会服能力建设 18

四、改革 19

(一)实施校院合作化工程 19

(二)实施人才培质量提升工程 21

(三)实施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23

(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工程 24

(五)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24

五、项目实施 25

(一) 思想 25

(二) 制度保障 25

(三) 组织保障 25

(四) 资金保障 25

六、绩效考核目标 26

(一)形成校院合作共建专业长效机制 26

(二)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6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6

(四)实现与中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的梯度衔接 26

(五)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6

(六)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26

(七)健全教学量保障体系 27

(八)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7

(九)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27

(十) 带动专业群同步发展 27

七、专业建设预算说明 27

(一) 专业建设金预算 27

(二) 专业设进度 28

八、现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29

(一)教学进程表 29

(二)教学计 30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专业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 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颁布了《护士条例》。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国务院517令),明确了我国护理人员的权力与义务,为依法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填补了我国护士立法的空白。

2)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比2005年增长了115万,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 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十一五”末,湖北省注册护士总数达到 9.4万,排全国第7位,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53,基本与全国水平持平。医护比为1:1.06,低于全国水平。

3)护士队伍学历结构得到改善。十一五末,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4)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卫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力开展了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5)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显著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6)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2.十二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1)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为护理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要深化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突出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点,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护理专业与国家健康养老服务密切相关,护理品牌专业建设正好适应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自国务院颁布实施《护士条例》以来,护士合法权益从法规层面得到了有效维护,新时期国家在维护护士权益、稳定护士队伍、改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十二五”期间我国处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人才是关键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人才总量明显增长,质量得到提高,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以及国际人才竞争的新特点,我国护理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护理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此,卫生部颁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将护理人才列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并提出了量化发展目标:到2015年,注册护士达到286万人;到2020年,注册护士达到445万人。就湖北省而言,围绕“健康湖北”发展目标,“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全省注册护士15.5万人,每千人口2.5人”的量化发展指标。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二五期间也湖北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机遇期;“小康看健康,健康促小康”,护理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加快我省护理事业发展,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幸福湖北”、“小康湖北”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4)护理改革与发展宝贵经验,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现代护理学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初始阶段,走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进入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发展阶段,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深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护理工作在卫生服务模式转变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护理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纯照顾病人,扩展到整个人群;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大到社区;研究范围从单纯地研究对疾病的护理扩展到所有影响人的健康的领域。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办的学科目录调整中已经将护理学科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标志着我国护理学科从此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发言权。护士不再仅仅作为医生的助手,而将成为整个保健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和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其他技术人员平等合作,共同承担医疗保健任务。

在充分认识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 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人才需要在数量大量补充,质量上不断提高,在结构上合理分配。

1)护理人才数量有待补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增加,从1978年的41万增长到2011年的224万,增长5.5倍,但是无论与世界水平比较,还是从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角度,都表明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数量紧缺。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医护人力资源现状见下表:

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医护人力资源现状表(2010年)

国家

医师

护士

医护比

护士(千人口)

中国

1956448

1854818

1:0.95

1.4

澳大利亚

77300

201300

1:2.6

9.6

加拿大

100617

327224

1:3.3

10.1

芬兰

18590

81825

1:4.4

15.5

法国

255620

548429

1:2.1

8.9

德国

355614

895000

1:2.5

10.8

日本

359397

531210

1:1.5

4.1

新西兰

11634

44491

1:3.8

10.9

挪威

23292

69176

1:3.0

14.8

韩国

118925

255402

1:2.1

5.3

新加坡

9786

26792

1:2.7

5.9

瑞典

40036

104958

1:2.6

11.6

瑞士

33667

116249

1:3.5

16

英国

196462

621755

1:3.2

10.3

美国

1257311

2927000

1:2.3

9.8

早在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年资料1985-2001年),对未来的护理人力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课题组经过专家论证提出,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到2015年,护士人数均达到232.3万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年128.7万人的基础上,净增103.6万,平均年净增加1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大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数量更多一些。因此,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就将护理人才列为紧缺型技能人才(《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03]3号);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虽然护理人才总量明显增长,但从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看,仍然紧缺,2011年月,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卫人发[2011〕15号)再次将护理人才列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提出了量化指标要求,湖北也不例外。《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护理人才总量规划指标见下表: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护理人才总量规划指标表

区域及相关指标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国家

总量

205万

286万

445万

千人口比

1.52

2.07

3.14

医护比

1:1.16

1:1~1:1.2

1:1.5

湖北省

总量

9.4万

15.5万

 

千人口比

1.53

2.5

 

医护比

1:0.94

1:1.15

 

2)护理人才质量仍需提高

从护理人才学历情况看,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停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很长时期以中专为主,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培养规模一直较小,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护理尤其是高职护理人才培养逐步扩大,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原因,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仍然整体偏低,广大的基层卫生人员学历结构更低。为此,《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到 2015 年,全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 80%,二级医院中,大专以上学历 护士应当不低于 50%。中美护士学历结构比较见下表:

中美护士学历结构比较表

国家

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备注

中国

48.7%

42.5%

8.7%

0.1%

2010年

美国

17.5%

33.7%

34.2%

13.0%

2004年

从护理职业准入看,一是很长时期内我国也没有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直到1993年卫生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二是注册护士准入门槛较低,中专学历即可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申请注册,不仅如此,我国中专、大专、本科毕业均采用同样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准入标准显然不合理。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注册护士一般高中毕业后接受护理专业教育。美国的注册护士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韩国护士学历均为大专及以上;英国注册护士中CH级为大专以上学历,AB级护士为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的护理员;法国注册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助理护士为大专以下学历;日本护士学历层次均为大专及以上,准护士学历相当于我国的中专;比利时的正式护士中仍有一定比例的中专学历护士。

从护理人才素质看,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现代护理人才所需要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护理教育国际化进程缓慢,需要不断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不断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需要优化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的配置分布也不均衡,80%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60%的农村人口只享有不足三分之一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农村人口人均拥有卫生资源远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护理人才分布也不例外。注册护士城乡分布情况见下表:

注册护士城乡分布情况

     类别数量

区域

护士

护士/千人

总量

城市

农村

平均

城市

农村

全国

205万

120

85

1.52

3.09

0.89

湖北

9.4万

5.3

4.1

1.53

2.72

0.97

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区域卫生事业发展,到 2015 年,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 30万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 1:11:1.5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开办护理专业教育已有42年历史,自2006年招收第一批高职护理学生,已有7届毕业生毕业,为湖北及周边省市护理人才输送基地。培养了大量的优质护理人才,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且逐年递增。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13年护理专业被评为湖北省重点专业,护理实训基地被评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2013年起承办湖北省护理技能高考护理技能考试工作。

1. 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促进校企合作逐步深化

2012年我院与武汉市十八家医疗机构联合成立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充分发挥湖北医疗卫生行业医院、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护理职教“校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

1)共同开发培养方案。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成立以临床护理专家为核心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遵循学生知识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将临床护理课程早期渗透,早期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临床课程教学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展开,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使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顺利承担护士角色。

2)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典型学习情境为载体,实施项目教学;校企合作开发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系列教材、课件、录相和专业技能训练试题库。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单位共同建设《急救护理技术》、《护理技术》等精品课程。

3)共同改革培养模式。共同探索 “岗位导向、学练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在实训、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临床护理专家提供的大量临床案例,共同探索病例载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将医学护理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在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应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临床情境中职业运用能力、决策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高技能护理专门人才的目标。

4)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邀请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的护理专家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理事会单位共同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实习考核、教学反馈及临床带教教师聘任等制度,加强实习教学的管理与监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5)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充分依靠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建立护理专业聘任教师数据库,聘请临床护理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部分实践技能课程由兼职教师讲授,学生临床实习全部由理事会单位护理专家带教,全面推进“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和专业建设。组织校内专业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走向临床,极大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6)共同开展订单培养。我院2011级护理专业21人与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签有“订单”培养协议;聘请护理专业楚天技能名师及临床护理专家承担一定的实训课、专业临床实习指导等教学工作;每年组织专业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2.全省护理专业技能高考考点建设带动专业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2013年,我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护理专业统一技能高考的考点,全省护理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的命题、组织、实施、评卷等工作均由我院承担。我院以此为契机,强力推进专业教学各项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高职教育理论指导下,逐步开展以34534”为特色的岗位导向学练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三融合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四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采用五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三种课堂形态,强化四种能力训练。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近三年来,护理专业每班人数为30~40人左右。

围绕职业核心岗位能力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优化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医院护理部共同实施学生“双重身份”管理模式。积极探索订单班培养模式,2011级护理专业21人与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激光医疗、美容运用及销售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依照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岗位对护士知识、能力、态度的需求,根据岗位任务之间的关联性、相似性,结合临床分科特点,遵循卫生部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对原有的医学基础课程进行整合,增设综合素质课程,构建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一是整合基础课程,减少医学基础课的比重,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及适应人类健康需要的专业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岗位通用能力。二是按生命成长规律设置临床护理课程,将原有的临床护理课程重新整合改编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同时开设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课程,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三是增设护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课程:护理伦理、护理心理、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与交往、护理礼仪。四是根据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新要求,围绕护士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增设精神障碍护理、中医基础护理、护理管理。五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医学知识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开设顺序。

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及课程标准。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专业的5个核心学习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临床医院合作开发,建成护理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16门专业课程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按照“融合职业标准,重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突出精品建设”的建设思路,加强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已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并出版教材10余种,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

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单位共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可靠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成立由校内外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医院护理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质量标准建设团队,融入社会、行业、企业评价标准,以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 完善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组建院系两级专门的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以学校监控为主、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突出教师教书育人;改革学生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完善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系统,形成以教务处为核心,将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串联在一起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完善和健全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形成学校—社会行业 (医院)—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

完善质量评价系统。完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评价手段,构建企业评教评学等评价机制,并通过就业率和企业反馈的毕业生信息,综合评价教学质量标准。

4)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优化了实训条件。实训基地中护理基础实训室、护士站及ICU室、洗手间及换药室等实训室完全按照医院现场实际进行布置,结合学生角色扮演及护理模型,具有真实的职业氛围;临床护理实训区是与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的校医院,既满足师生就医的需求,又是学生教学实践的场所;无菌操作实训室、临床护理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内功能分区明确,能够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这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也为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平台打下了基础。

推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开放式实训室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实训室教师和专业授课教师进行辅助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实训课时间之余能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自练和互教互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互帮互助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可以自我设定情景和学习性工作任务,接受和掌握住院流程中的入院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管道护理、安全护理和出院护理等护理要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强化岗前培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医院前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即岗前培训,指导学生巩固各项操作技能,并聘请实习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总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考试验收,合格者才能进入实习,确保了学生在临床实习基地八个月顶岗实习的质量。

注重素质培养。发挥护理实训基地的平台作用,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每年组织一次丰富多彩的护理岗位技能大赛(包含护理知识竞赛、护理操作竞赛、护理礼仪规范竞赛等),并积极参加湖北省护理技能大赛,除了单项获得多等级荣誉外,还取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这些活动陶冶了学生的职业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全国优秀教师余虹引领“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基本建成

学院以全国优秀教师余虹为龙头,建设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专任老师23人,中年教师8名,占35%;青年教师15名,占65%。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共16名。2015年引进博士后1名。通过积极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和精品课程建设,提升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1%;聘请了行业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院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教师团队。聘请护理技术教学岗位“楚天技能名师” 1名;引进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双师教师3名;每年组织专任教师轮流到临床医院进行专业社会实践锻炼不少于1个月。对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新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派遣5人赴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伦州建筑工业职业促进机构埃森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派遣1人赴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建设专题研修班”等,极大地强化了实践教师队伍的能力,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学院2016年派学院骨干教师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教育与人类科学学院访学半年,2017年派护理专业带头人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学半年,增强了学院教师学术视野,提升了学院教师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专职及兼职教师职称结构见下表:

专职及兼职教师职称结构表

专兼结构

职称结构

专兼结构比

职称

人数

所占百分比

专职教师

高级

16

69%

52%

中级

5

22%

初级

2

9%

小计

23

100%

双师素质

21

91%

兼职教师

高级

12

57%

48%

中级

8

38%

初级

1

5%

小计

21

100%

4.省级护理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条件水平提升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确立为湖北省护理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于2013年通过了湖北省教育厅的验收,护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区)达到17个,基地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设备总量达640台/套,设备总值357.1余万元。2016年拟进行临床护理实训室、母婴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解剖实训室、老年护理实训室、基础护理实训室等改扩建,完善实训设施和功能,预计投入建设费用约128万元。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护理专业为主、覆盖助产专业,规模、设施(备)、功能等较为完善的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

我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目前,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等大型医院建有18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均为武汉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开展出入院病护理、铺床、饮食护理、无菌操作、注射、输液、灌肠、氧气吸入、鼻饲、吸痰、导尿、辅助接生及各项专科护理等实训项目。

5.社会服务初显成效

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强调护理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身份及临床医院轮流进修和实践制度,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通过择优安排教师参加行业学习培训,以及鼓励教师开展护理技术研究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依托行业,按照校企深度融合、互利互惠的机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走进老年福利院、走进社区,为老人、社区居民提供护理服务,承担了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工作。

(三) 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护理教育出现了一个30年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空白期,加之高等护理教育在很长的时期内定位于依附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尽管近10 年来通过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发展,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1. 护理教育标准缺乏

我国已经有数百所开办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却始终没有衡量护理教育质量的护理教育标准,使得教育教学实践没有参照,教学质量难以评定,也限制了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护理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目标定位、衔接无系统化整体设计,导致不同教育层次毕业生(中专、大专、本科)用同一标准衡量(均要参加护士执照考试)的不合理现象。

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一方面,摆脱临床医学教育课程框架束缚、体现护理专业特色、护理服务理念、护理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落实。

3. 校企合作落实不够到位

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中职、高职学校基本没有满足护理专业教学需要的附属医院,即使有也由于普遍存在的规模较大而难以落实到位。很多原属行业主管的学校通过合并升格组建高职,与行业主管部门脱离,客观上形成了与行业的联系壁垒,整合与利用社会卫生资源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 专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托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构建以“双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课程内容与国家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护理过程对接;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制度;积极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切实提升护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国际护理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护理技术技能研究与积累;深入社区普及急救与互救知识,扩大培训范围与规模。通过两年建设,将护理专业打造成为我省高级护理人才培养高地,护理技术技能研发与积累中心和护理知识普及的基地,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

(二)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护理专业培养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在医疗卫生服务及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第一线能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健康宣教等工作,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三) 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岗位所必需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基础护理知识。

2)具备岗位所必需的专科护理知识。

3)具备岗位所必需的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学等社会学知识。

4)具有英语、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

1)能按操作规程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

2)具有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观察病情的能力。

4)能安全使用和保管护理设备。

3.素质目标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

2)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3)具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探索“双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 深化“校院”合作,突出“五个对接”

建立校院双主体的结构新体系。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形成开放的立体化的合作办学组织机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与医院服务效益的统一,政府主导下的学校主办地位与行业主体地位的统一,师徒在指导、学习、提高中的统一。

探索校院双主体的合作新模式。在学校与医院之间探索立体多层的合作模式,推行“五个对接”,即学校与医院对接,制定校医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研室(实训基地)与医院科室对接,制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与医院技术人员(师傅)对接,制订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含专职与兼职);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对接,制定课程标准,签订师徒合同。

2)推进联合培养,实现“四个同步”

校院合作双主体实施“四个同步”,即招生与招工同步、上课与上岗同步、课程与项目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实现招工即招生、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课程即项目、毕业即就业。制定校院双主体合作的目标新体系,突出“四大合作”,即合作培养人才,共同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与学徒分阶段、交管式的培养模式;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完成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教学与实训条件;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共同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和订单培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开展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完善校院双主体的考评新体系,既要建立对学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制订理论与实践、时间和内容的分配计划和考评标准);又要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还要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

2.优化以护理能力系统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双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下,以护理能力系统培养为主线,优化中高职衔接的“34534”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

1)突出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下,着眼护理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以承办湖北省护理类技能高考工作为平台,加强与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教育的衔接,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衔接,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护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2)突出“34534”培养方案特色

 “34534”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体现三融合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四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采用五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三种课堂形态,强化四种能力训练。课程三融合指课程中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医院实习与理论学习融合,工学结合角色融合,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机制、工学结合机制等促进课程三融合;四模块课程指公共课、职业素质、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课程,强调基础课与专业课对口、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对口、实践技能与护理岗位对口;教学五手段指案例、情景、互动、实训、指导,强调通过案例或情境实施任务驱动、边实训边指导,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三形态即教学训一体化课堂,信息化空中课堂,医院实境教学课堂;四种能力训练是指强化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综合演练,顶岗实习前集中训练,顶岗实习中应用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

优化实施“34534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学校—医院”双主体的合作深度,围绕职业核心岗位能力和护士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公共基础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以素质拓展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素质拓展能力。

3.建设以对接护理职业标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资源

在全面分析护理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对接护理职业标准,建设由护理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1)专业建设资源库    

与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理事会单位合作建设专业建设资源库,内容包括护理行业人才需求规格、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构建护理专业的共享型专业建设资源库。

2)课程资源库   

重点建设《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内科护理》、《成人护理:外科护理》等3门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库,丰富《母婴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的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作品方案、职业标准、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

3)教学素材库   

包括临床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资源需求。利用无线数字移动技术探索和建设全新模式的课堂,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共享型数字化课堂学习。

4)实训资源库

包括虚拟病房、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服务对象、工作场景、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等资源,实训基地建设既能满足教学、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使用人才需求。

5)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急救技能培训、社区卫生服务、师资培训项目、技能高考护理技能考试及题库和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为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补充智力因素。

6)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联合专业网络公司,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二)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1.以三个课堂为载体,改革课堂组织形式

重点建设教学训一体化课堂、信息化空中课堂、医院实境教学课堂等三个课堂,以此为载体,改革课堂组织形式。

1)教学训一体化课堂

教学训一体化课堂在护理专业实训室实施,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每班学生人数为35人左右,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教学训一体化课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由专任教师采取微课堂、翻转课堂、经典课堂等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第二阶段为演示教学,由专任教师向学生演示操作;第三阶段为实训教学,由专兼职教师采取“四阶段训练法”组织学生在实训区围绕技能点开展实训;第四阶段讨论教学,采取小组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在讨论区围绕教学案例进行讨论。

2)信息化空中课堂

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围绕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校与医院深度合作,将医院的临床护理操作、护理查房、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实时传输到学校课堂,让学生能够了解最前沿的护理工作,同时也让学生更早得融入未来的工作环境。

3)医院实境教学课堂

医院实境教学课堂采用导师制教学,即兼职教师在医院工作时指导实习学生,结合具体的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通过学生观摩、导师讲解、学生实际操作来实现教学过程。医院实境教学课堂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在医院实境教学课堂中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护理核心价值观,学到书本之外更多的内容,使得学生毕业后就能达到医院护理岗位的要求。

2.以三大能力为核心,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以护理岗位三大能力需求为核心,融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考纲和卫生部颁布的行业标准,以护理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建设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内科护理、成人护理-外科护理3门课程均采用“教学训”一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各个学习任务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护理工作程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护理“任务”,学生在自我行动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育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

1)广泛推进项目教学法。以典型学习情境为载体,推进项目教学。通过“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全面采用PBL教学法(问题教学法)。通过PBL教学步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应用临床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的虚拟临床教学及走向医院、社区,营造真实的临床环境,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真正实行“做中学,做中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护理能力。

3)积极开展兴趣激发教学方法。成立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如以每年的512护士节为契机,成立学生护理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开展护理技能大赛;以实训室开放训练为平台,成立学生开放训练组织管理团队;以服务专业教学为目标,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医院和老年机构,成立社区服务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3.以三项改革为抓手,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成立医院带教老师、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考核与评价小组,考核项目有操作成绩、职业行为素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实习总结、实训考核情况等,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实施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全面考核。一是实现考教分离,建立题库;二是多元化考核主体,由学生、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施多元评价;三是多维度考核指标,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法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合作、道德素质等;四是多样化考核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口试、上课笔记、作业、书面报告、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分组报告、小组合作状况、课堂参与、实训(验)记录、实训(验)操作、职业态度、出勤率、同学互评、专业服务过程等方式相结合;五是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

理论考试采取笔试、面试、开卷、闭卷、调查等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考核注重态度考查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采取“四个阶段,四级考核” 模式,“四个阶段”即每项操作学完时、课程结业时、实习前培训时和实习出科时;“四级考核”即小组考核、教师考核、系级考核和医院考核。

 

四个阶段、四段考核模式图

2)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按照岗位工作实际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创设、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课程。

3)学生评教方式改革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二是优化评教系统;三是分析与反馈评教结果。完善和改进校园网的学生评教系统,通过学校督导处和教学管理部门,优化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率成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加强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核心的师德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有一支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通过广泛途径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一是继续开展每年以学生评教为主的“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通过教师节的弘扬和表彰,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二是让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到医院或社区,积极开展假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安排1~2名青年教师开展“千人计划”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开展学生临床实习的非跟班指导活动,在专业教师与临床实习医院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是在献爱心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继续在专业教师中开展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做“义工”献爱心活动;暑假期间,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中心小学和红安县贫困山区开展爱心支教活动;为学院“三万”活动对口支援的英山县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2.推进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的教师绩效评价

逐步建立和完善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绩效考核评价与内部分配的机制。

一是组建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团队。部门牵头,遴选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威望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评价工作团队。经过广泛调研,形成既符合学校实际,又具有护理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经过广泛调研,建立教学质量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包括教学工作量、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管理部门评价、企业评价等方面。

三是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制度,明确评价标准;适时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制度。

四是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制度。对挂钩制度试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情况,进行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3.探索以专业建设体制改革为要件的教学团队负责制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各取所长,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工作内容

成立以校内和校外专家为专业带头人牵头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探索实行双专业带头人教学及管理负责制。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教学过程实施和质量管理、学生素质培养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改进、专业招生和就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部负责。

2)推进责权利相统一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建立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的相关制度,如专业教学团队带头人遴选制度、专业教学团队组建标准、带头人及专业教学团队工作职责和范围、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分配机制、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评价考核标准等。

在争取学院支持的情况下,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广泛研究,对护理专业建设进行全成本核算,探索试行编制到专业、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岗位管理,根据成本核算情况,向专业划拨专业建设经费,专业教学团队负责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从而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鼓励专业教学团队以参股的形式参与专业建设,实行责任共担,成果共享;鼓励探索引入民营医院以资金、技术参股的形式建设混合制专业。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保障团队工作正常有序运行。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注重对团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等显性成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团队的凝聚力等隐性成果的评价。在评价的环节上,既要注重团队建设终期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监督和考核。在评价的导向上,既要注重团队教学改革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以及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的评价。

(四)完善实践教育体系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和完善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由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科技能、素质拓展技能、顶岗实习等组成,使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框架图

以护理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课程设置,以护理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以典型护理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从而构建和优化符合护理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以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护理教育实训基地为平台,为了增强虚拟病房的模拟化程度,实现“岗位训练任务化、训练过程临床化”的实训机制,建立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

护理技术模拟仿真操作系统包括各种注射法虚拟仿真操作系统、静脉输液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导尿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鼻饲法虚拟仿真操作系统、灌肠法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心肺复苏虚拟仿真操作系统、静脉输血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基础护理操作触屏信息系统等8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演示、模拟操作、考核测评三大部分构成,模块以多媒体(视频、动画、图表、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操作流程。教学演示部分操作视频操作视频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可以选择连续播放和选择播放的方式,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模拟操作部分以动画互动形式对操作流程进行训练,以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的方式,再现临床实际场景,并将知识点融入操作过程,如操作有误,会有操作提示予以提醒。考核测评是对模块学习的检验性反馈,有选择题、排序题和辨识题3种,选择题制定答题时限,可供学生自评;排序题 突出护理操作细节,题目设计具有趣味性;辨识题采用图片纠错方式,具有直观性。以导尿术操作为例,框架结构见 

 

二是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争取学院资金支持,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将原有实训室进行改造,淘汰部分落后实训设施,购置部分新的实训设备,进行护理实训区模拟环境项目建设和实训触摸查询一体机项目建设,按医院现场实际和真实职业氛围完善校内实训室,增加技能训练内容,进一步增强实训室开放效果。

三是利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在我校建立的卫生所,以“校中院”的形式建设和完善临床护理实训区,学校医院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护理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监控体系,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医院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把校外实训基地建成 “院中校”为主要形式的实训基地。

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两个见习基地,进行深入合作与建设,保证学生进入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在学校、医院指之间循环组织,通过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医院护理师资、职业环境、教学载体(病人)等教学资源,实行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提高职业岗位需要的护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为原则,从专业实训技能要求出发与临床医院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校外实训条件。创新院校合作新机制,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根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和实习教学反馈制度。

3.优化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完善和优化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由学院和校外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院分三级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教务处负责制定顶岗实习有关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负责对各系顶岗实习教学检查评估,抽查顶岗实习实施情况和实习效果,提出顶岗实习经费预算建议。院系和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2)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学院与医院双方共同完善顶岗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校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及逐步完善,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基地实习实训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优化各类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如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协议、实习计划及任务书、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标准和办法等。

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监控与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

一是建立院、系二级教学督导体系,除对常规教学进行督查与指导外,还对实践教学的督查,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二是每学期均开展学生评教与教师互评活动,以此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三是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聘请各班学习委员或实习医院小组长作为教学信息员,每周进行收集与统计,及时了解实践教学信息。四是根据系部实习计划安排,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抽查。

(五)改进教育质量评价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对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评价全过程要求将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指导、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置、手段与方法、基地与师资,直到毕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全过程。全方位是指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关注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要关注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业能力等要素。全员性是学生、学校、行业、医院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人才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多方评价体系。

1)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多元体系

建立社会、行业、企业(医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明确行业、企业(医院)、学生、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地位,形成评价主体多元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主体框架图

 

2)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绩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以学生“进口—培养—出口”全过程,包括生源质量、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生能力提升、就业等环节为主要对象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3)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多样评价手段体系

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学校与医院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平台的评价功能,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多样评价手段。

2.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建设科学、有效的品牌专业群人才培养监控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品牌专业引领示范效应,提供良好保障。

1)健全监控网络

坚持科学、民主、多元的原则,健全由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为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完善监控内容

依照人才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品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监控、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

一是实行人才培养目标监控。通过定期的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行业企业调研等方式,收集行业医院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收集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以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及时转化为专业建设要求。据此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等。二是实行人才培养过程监控。根据学院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保障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分为教学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结果分析。三是实行人才培养结果监控。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年开展一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起薪线、转岗率、升迁率、企业满意度等,掌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度、自身发展潜力等情况,全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提供依据,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上升。

3)搭建监控平台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应用网络版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平台。

4)优化监控机制

从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的输入、输出、反馈、跟踪督导等层面优化监控机制,切实发挥监控的发展性指导作用,形成教学有反馈、院系有回应、教师有进步、学生有收获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网上评教、同行听课、毕业生跟踪调查,学院督导处每月对全校学生信息员反馈表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写督导简报,并在每月的教学例会上予以通报,针对学生信息员反映的问题,及时完善或处理,并向督导处提交处理意见,督导处有重点地进行跟踪督导。

5)创新监控制度

目前学院已实施了企业参与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院督导处每月通报制度等,实现了日常有巡视,定期有检查,不定期有抽查,督导小组交叉指导。将逐步实施数据平台半年报发布、专业年度报告发布、学校年度质量报告发布等三项制度。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框架图



 

(六)深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平台,强调护理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身份及临床医院轮流进修和实践制度,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并通过择优安排教师参加行业学习培训,以及鼓励教师开展护理技术研究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1.开展护理技术研发与积累

与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搭建护理技术研发平台,针对当前护理技术中存在的难题开展研究,为护理技术发展提供智库功能。

2.开展自救互救的急救护理培训

铁路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企业的生产安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掌握更多包括生产、生活和保障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保障自身和旅客的安全。国外医疗急救培训普及率据不完全统计,企事业单位普及率占70%,家庭个体50%,而目前中国的急救培训普及市场尚在初级发展阶段,公众的自救互救知识相对缺乏,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护理专业利用专业所长走进火车站及铁路站段及社区,对铁路职工及社会人员进行初级卫生救护训练,掌握自救互救的急救基本技能。降低人才和旅客风险几率,引导职工保护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

3.走进学校和社区开展护理服务

护理服务主动走进老年护理中心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并通过自愿、长久和负责制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生活指导和康复服务。定期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解除他们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以各种形式,在不同的养老中心慰问和关心老年人,服务于老年人群。

为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卫生宣教,走进华中科技大学等周边学院,为校园师生及社区做急救知识的培训和宣讲,开展义务体检和健康指导;走进社区家庭,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用药及疾病的预防和指导,提高社区人群整体健康意识。

4.扩大培训范围与规模

为提高武汉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临床医院护理技能水平,面向医院开展短期培训。同时,通过行业培训促使专任教师不断学习与钻研新业务,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利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资源,对护理中职毕业生进行培训,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水平,为中职学生接受高等学历教学和增强岗位能力创造条件。

 

四、改革举措

通过实施校院合作深化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品牌专业建设。

(一)实施校院合作深化工程

在校院合作中,以双主体的共建共赢为核心,深入挖掘学校与医院的利益共同点和各自优势,形成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紧密合作的互动关系。

1.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基础,优化分层有序的组织体系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学校与各方利益诉求,进一步扩大理事会规模,优化分层有序的组织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1)扩大理事会规模

进一步推进由学院牵头组建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建设工作,新增1~2所学校和更多医院加入到理事会,进一步扩大理事会规模。

2)优化理事会组织体系

在已有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增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其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协调医院与学院人才培养相关的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等合作事务;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主要协调校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制定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共同组织实习实训教学等事宜;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主要协调校双方人员互聘、师资培养等合作事宜;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医院用人需求,共同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和长远专业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确定订单培养计划,共同开展招生与就业工作,实现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科技项目联合申报、横向技术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事宜

2.以“四个合作”为重点,完善具有自适应特征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

着眼校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管理、合作就业,遵循护理工作与学校教育内在规律,建立具有自适应特征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

1)构建校院合作“四层对接”运行机制

构建学院与医院、系部与护理部、教研室与科室、教师与护理人员层层对接的校院合作办学“四层对接”立体组织框架。

一是成立校院合作办公室,落实“学院—医院”层面的战略合作关系。由学院与合作医院共同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规定,负责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双主体”办学。医院作为合作办学主体之一,参与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培养数量、培养途径、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医院投入设备和技术,与学校共同建设优良教学条件。

二是成立校院合作工作站,落实“系部—护理部”层面的协同合作关系。依据校院合作框架协议,由系部与护理部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根据医院用人需要,共同实施培养。制定措施吸引医院参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实习基地和接收学生就业等;定期召开人才培养研讨会,根据医院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共同研讨专业建设改革,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确定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措施等;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完善校院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向培养、指导、检查和考评全程参与机制,实现共同管理。

三是成立校院合作教学点,落实“教研室—科室”层面的紧密合作关系。教研室与合作医院科室共建校院合作教学点,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专职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和专职教师与医院人员的互派交流制度,专兼教师团队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编写相关教材、学材;校院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进行学生实训教学管理和授课;根据医院需求大力开展个性化的订单培养和定向培训,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成立校院合作交流协作组,落实“教师—护理人员”层面的交流协作关系。教师定期与医院护理人员交流与协作,了解护理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开展教师暑假到医院的挂职锻炼和技术合作。组建由教师、学生医院护理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咨询、推广团队,建立专业教师下医院提供应用技术服务的考评机制,同时制订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技术服务的表彰和激励制度鼓励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一方面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拜师学艺,进行现场技能培训,强化专业教师操作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选派护理人员到学院参加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教师对接护理人员,专业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师资资源共享,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训效果。

2)完善校院合作对话机制

依据校院合作工作要求,每年至少召开2—3次校企合作对话会。一是主要听取医院对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信息;了解医院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需求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为学院及时进行专业改造、制定招生计划提供信息。二是向合作医院介绍学院专业建设、技术研发等最新情况,及时发布兼职教师、顶岗实习、毕业生需求信息。达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意向。

3)建立校院资源利益共享机制

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多形式、多途径的探索校院利益共享机制,保障校院合作的可持续性。首先是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要把学校的实训基地建成医院和社会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是人才共享机制。建立医院和学院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共同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护理技术人员,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建立学院专任教师与医院护理技术人员互培互聘机制,医院提供护理技术骨干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联合推进课程改革,校院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学院选派专任教师参与医院科技和技术改造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为医院员工进行科技文化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或新技术新流程培训,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第三是成果共享机制。借助学校技术力量,以项目为纽带深化校院的产学研合作,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第四是人才输送机制。学院将行业技术与岗位标准、企业文化与工作规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针对医院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办 “订单班”等,为医院培养急需的、不可替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

4)建立校院合作监督评价机制

理事会下设各工作委员会根据各自的职责跟踪理事会决议、制度、协议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定期发布工作简报。理事会定期通报各成员单位在合作解决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建设、学生就业等责任履行情况,对医院在支持学院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吸纳学生就业、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5)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进一步发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协调医院和学校双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努力形成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参与医院技术创新和研发,医院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合作激励机制。建立校合作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支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吸纳学生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医院参与校院合作的积极性;聘任理事会内行业知名专家为学校楚天技能名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每年承担专业发展动态和先进技术专题讲座,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管理,并将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纳入其岗位职责,将其工作业绩列入年度评价考核内容

6)建立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机制

创新评价方式,建立校院共同参与,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学院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新的依据,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院合作育人质量。

3.以品牌共建为目标,创新校院合作的有效模式

1)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医院合作将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让校内导师与校外师傅合作育人,进一步深化合作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人才培养革新发展开创多方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惠及多个主体的新局面

2)探索“影子式”—“渗透式”—“主体式”三步走的技术服务模式,紧跟医院需求,加强与医院的科技对接和咨询服务,与医院共同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3)探索社会成员多样化继续教育途径,与相关医院共同开发职工培训体系,提升职工的技术能力,努力建成区域开放性、共享性、多功能的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基地。

(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利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行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按照“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的原则,与护理行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湖北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的“三统筹”原则,遵循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以护理岗位(群)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护理职业资格标准,关注护理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引入行业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校院合作共同重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开发契合护理行业人才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以护理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课程设置,以护理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以典型护理服务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从而构建符合护理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突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按照“源于现场,虚实结合,学练一体,校院共建”的原则,以“校中院”、“院中校”为主要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以实训室开放管理为重点,创新实训室管理模式,实现实训室的资源共享。

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不断完善实习、实训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将职业精神、职业理念、护理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使基地逐步形成明显的特征和鲜明个性

强化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由学院和医院共同管理顶岗实习机构,共同完善顶岗实习基地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守则》、《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基地实习实训实施细则》等,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践、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和校院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及逐步完善,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3.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一是提升“双师”素质。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每年选送教师到医院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学习专业新技术和新技能,学院职能部门和院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保持90%以上。

二是优化“双师”结构。建立相应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校院联合办学的优势,制订“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聘请护理专家为兼职教师,开展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参与校内专业课程及顶岗实习的教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适应课程动态变化的需要。建设“楚天技能名师”工作室,配备教学助理,充分发挥“楚天技能名师”的教科研带头作用。

三是探索专业教学团队负责制。专业教学团队实行校内和医院专家双负责人制度,认真遴选双专业带头人,以双带头人为核心,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支持带头人组建或鼓励带头人自主组建教学团队,对有突出成绩的团队成员在物质、精神、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奖励,努力营造有利于带头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提高团队教学能力。通过邀请职教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同类学校交流学习,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改革,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定期举行“说专业”、“说课”、信息化教学比赛等教学比武、“学习情境设计大赛”等活动转变教师职教观念提高职教水平。同时,制定专任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计划,通过个人申报实践计划—院系审核—学院审核批准实施,院、系进行实践过程抽查,教师根据现场开展资料搜集、技能学习、课题开发等提升教学能力,并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手册的记录、完成实习总结,学校和医院共同对老师进行考核并颁发证书,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老师了教学水平。

五是完善教师评聘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评聘机制,发挥职称评聘制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将教师参与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形成人人注重质量,人人保证质量的浓厚氛围;规范质量管理,全面优化并坚决落实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的格局;实现质量提升,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

分别召开教研室专题讨论会、辅导员和班主任专题讨论会、由班主任主持的学生主题班会、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等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就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通过“五会”,分析教风学风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含制度立、改、废方案),要有整改的时间表及路线图等。根据的整改方案,及时制定修改完善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新的规章制度和整改方案中的其他改进措施。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实施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

依托学院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建设项目,实施护理品牌专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平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的思想、方法、手段以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信息化,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1.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联合专业网络公司,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2.建设以对接护理职业标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资源库

“辅教辅学”为基本目的,支撑护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全面分析护理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基础上,对接护理职业标准,建设由护理专业标准、网络课程资源、社会服务资源组成的数字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依托现有实训条件建设护理技术模拟仿真操作系统

使基础护理这门课程的所有侵入性操作项目实现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在实际操作时能正确完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开展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增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意识。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责任,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骨干。

5.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计划,组织开发网络培训资源,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开展教师信息化“微课”、“慕课”等教学竞赛活动,并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形成良好应用氛围;鼓励教师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并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务评审、绩效考核等考评体系,引导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学习的能力

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增强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创新信息化环境下人才培养工作

引导师生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深度融合。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探索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下的实训教学和管理模式。鼓励教师开设网络选修课,开展“慕课”、“微课”等新教学方式探索。

(四)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学业与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等五大工程,以学生社团为骨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讲座、报告会、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升华。

1.实施学业与职业规划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教程中,通过专业认知、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项目,以职业教育的场境设置、专业教学与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临床见习、顶岗实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专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教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项目,以护理技能比武、护士礼仪表演,心理教育、入学教育、军事课、思想道德及法律课程教学,专业课程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职业和法律素养。

3.实施社会适应教育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社会适应性教育、岗位适应性教育、素质拓展训练、挫折教育等项目,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课程、形势与就业、职业指导、社区护理见习等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服务社区医院、服务养老院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实施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技能大赛、科技文化周等项目,以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感悟生命,关注健康”防病讲座,“健康伴你行”宣讲活动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和创造能力。

5.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工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职业规划、顶岗实习、社会兼职、勤工俭学等项目,以形势与就业、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模拟招聘会,临床护理专家讲座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创业和就业能力。

(五)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探索通过校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途径。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强化专业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中职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与教材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延续递进。

1.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

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聘请中、高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护理技术人才共同探讨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院校一些专业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聘请中、高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护理技术人才开展广泛调研,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方法的衔接

中、高职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中职阶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突出专业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并在训练中贯穿职业素质的培养训练。高职阶段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整合性、融通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合作伙伴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习过程和发现、创新过程的统一,更多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展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应用本科的衔接

与湖北科技学院开展护理应用本科专本五年制人才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要构建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五、项目实施保障

省教育厅、财政厅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建立考核检查机制。将本项目建设纳入“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建设内容。“十二五”期间,省财政在实训、师资、质量工程等方面都将投入一定的资金,同时在“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设置、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各重点建设的专业以大力支持。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对护理专业的建设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 思想保障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快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本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思想上为护理专业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二) 制度保障

依托学院矩阵管理体系,在专业带头人的领导下专业建设纵向分步展开,横向将各职能部门分解成师资保障小组、资金保障小组、课程建设小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小组、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小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小组、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基础设施建设小组、设备采购小组、宣传小组进行横向管理和统筹。项目分解、层层负责、奖惩分明。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倾斜政策和保障措施,包括“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教师引进制度”、“校外专家聘用制度”、“图书文献采购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项目跟踪检查管理制度”等,提供项目实施的制度保障。

(三) 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护理专业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院主管领导牵头,吸收行业、企事业单位中具有较高职称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到专业建设中,研究制订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各项政策及措施,以确保专业教学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成立了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组,院长任组长,专业带头人为主要负责人,护理专业教师为骨干力量,负责专业建设的全面规划与协调工作。各项目实施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学院财务、审计、基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能,全程参与设备的招标、采购和验收工作,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四) 资金保障

护理专业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支持、学院投入,近两年已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设护理实训设施,并计划在未来三年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学院还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行业对该专业在资金和设备上的投入和支持。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确保专业建设资金按专业建设进度到位。

 

六、绩效考核目标

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多方参与的“1+N(N表示合作企业数)”校合作办学模式,建成国内同类专业领先的校内外实训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校企合作深入,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区域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形成校院合作共建专业长效机制

依托护理教育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与相关医院在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积极探索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与行业医院进行全面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院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医院需求对接,提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医院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以优化,全面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上课与上岗同步、课程与项目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医院的护理岗位任职要求,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构建模式,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重点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特色教材编写和课件开发,为专业教学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本专业其他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四)实现与中等职业教育及应用本科的梯度衔接

 探索通过校合作方式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应用本科有效衔接途径。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及高职-应用本科衔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中高职应用本科衔接的基础上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强化专业内涵,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中职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与教材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延续递进。

(五)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通过建设,组建一支双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为主导的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的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实行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双主体教学,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双素质;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50%,利用校企共建的培养平台,加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可靠保障。

(六)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通过护理技术虚拟仿真操作系统建设,“校中院”实训基地和“院中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使用,进一步改善校内理实一体教学和实训教学条件,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七)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质量意识更坚定、思路更清晰、定位更准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实习实训等在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更强。教学的常规检查和运行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合理。进一步加强“双证书”制度,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证在95%以上。发挥专业教师团队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所起的作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保证在95%以上,同时提高就业质量,保证8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协议。

(八)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中,全面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制观念;诚实守信、敬业爱业、具有良好的规范操作习惯和应急处理心理素质等符合本专业特色的学生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和沟通协调能力,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护理核心价值观。

(九)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及专业群的社会服务功能将大大增强,承担主要面向湖北省的相关岗位培训,开发护理技能高考试题库,承办湖北省护理类技能高考工作,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服务社会和同类院校;每年到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用药及疾病的预防和指导,提高社区人群整体健康意识,并为居民做急救知识的培训和宣讲,开展义务体检和健康指导;走进老年福利院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解除他们心理和身体上的健康问题,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十) 带动专业群同步发展

通过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建设与共享,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及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的借鉴,进一步推动护理专业群的助产专业同步发展。同时通过专业群建设,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群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专项技能,扩大专业群学生的就业面,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七、专业建设预算说明

本项目建设需要投入10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具体分配如下:

(一) 专业建设资金预算

护理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万元)

建设内容

年度经费预算(单位:万元)

2017年

2018年

小计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管理体制

0.5

0.5

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

1

2

 

1.5

1.5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1

2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

1

2

核心课程建设

3

3

6

教材建设

1

1

2

 

6

6

1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0

15

55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3

2

5

 

43

17

6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0.5

0.5

1

湖北楚天技能名师

0.5

0.5

1

双专业带头人培育

1

1

2

骨干教师培养

3

3

6

青年教师成长

2

2

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

2

4

 

9

9

18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1

1

2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1.5

1.5

3

 

2.5

2.5

5

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调研

0.3

0.2

0.5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0.3

0.2

0.5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发

0.5

0.5

1

小计

1.1

0.9

2

合计

63.1

36.9

100

(二) 专业建设进度

护理专业的“湖北省高等职业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计划在2017—2019年期间分四个阶段进行。

1.项目规划阶段

时间: 2017年

任务: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通知》的精神,编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2.项目启动阶段

时间: 2017年9月——2017年10月

任务:根据省教育厅的批复精神,正式启动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完善建设方案,建立制度。

1)2017年9月,相关人员动员;

2)2017年9月——2017年10月,完善建设方案,递交申请和建设方案;

3)2017年12月,下达建设任务。

3.项目实施阶段

时间:2018年3月——2019年7月

任务: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健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监督与检查,进行阶段评估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按方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1)2018年3月——2018年12月,按照建设进度安排,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2)2019年1月,中期检查;

3)2019年2月——2019年7月,按照任务书进度安排,完成第二阶段建设任务;

4)2019年8月,校内组织终期预验收。

4.项目总结验收阶段

时间: 2019年9月——2019年11月

任务:开展对该项目的校内自查验收工作,迎接上级部门验收。

1)根据预验收情况进行整改;

2)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做好终期验收总结等各项准备工作;

3)迎接上级部门终期验收。

 

 

八、现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一)教学进程表

教学形式图例

┴入学教育

☆ 军训

◇ 理论教学

○ 教学实习

◎ 技能训练

⊙理实教学

△ 课程设计

▲ 毕业设计

┬ 毕业教育

:: 考试

# 机动

 

学年

学期

教    学    周    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一学年

1

教学形式

::

2

教学形式

::

第二学年

3

教学形式

::

4

教学形式

::

第三学年

5

教学形式

6

教学形式

 

 

 

 


(二)教学计划表

课程

属性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课程性质

考核

方式

教学时数

按学期分配的学时及周数

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公共课

1

 

入学教育

B

必修

考查

1

30

12

18

30*1

 

 

 

 

 

2

 

军训

C

必修

考查

2

60

0

60

30*2

 

 

 

 

 

3

 

军事理论课

A

必修

考查

2

36

36

0

36

 

 

 

 

 

4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A

必修

考试

3

42

42

0

3*14

 

 

 

 

 

5

 

职业发展

B

必修

考查

1.5

28

14

14

2*14

 

 

 

 

 

6

 

就业指导

B

必修

考查

1

16

4

12

 

2*8

 

 

 

 

7

 

大学语文Ⅰ

A

必修

考查

2

30

30

0

2*15

 

 

 

 

 

8

 

大学语文Ⅱ

A

必修

考查

2

30

30

0

 

2*15

 

 

 

 

9

 

心理健康知识

A

必修

考查

1

16

16

0

 

2*8

 

 

 

 

10

 

计算机基础

B

必修

考查

3.5

56

28

28

 

4*14

 

 

 

 

11

 

大学英语Ⅰ

A

必修

考试

4

60

60

0

4*15

 

 

 

 

 

12

 

大学英语Ⅱ

A

必修

考查

3

48

48

0

 

3*16

 

 

 

 

13

 

形势与政策

A

必修

考查

3

48

48

0

2*8

2*8

2*8

 

 

 

14

 

体育

C

必修

考查

3.5

56

0

56

2*15

2*13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

必修

考查

4

60

60

0

 

4*15

 

 

 

 

16

 

创新创业基础

B

必修

考查

1

16

4

12

 

 

 

2*8

 

 

17

 

医用化学

B

必修

考查

2

30

22

8

2*15

 

 

 

 

 

小计

 

 

 

39.5

662

454

208

362

268

16

16

0

0

专业基础课

1

 

正常人体结构

B

必修

考试

6

84

56

28

6*14

 

 

 

 

 

2

 

生理学

B

必修

考试

4

64

50

14

 

4*16

 

 

 

 

3

 

生物化学

B

必修

考查

2

32

26

6

 

2*16

 

 

 

 

4

 

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B

必修

考试

4

64

54

10

 

4*16

 

 

 

 

5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B

必修

考查

2

32

26

6

 

2*16

 

 

 

 

6

 

药理学基础

B

必修

考查

2

32

26

6

 

 

2*16

 

 

 

7

 

健康评估

B

必修

考查

3

48

30

18

 

 

3*16

 

 

 

8

 

护理素养

B

必修

考查

2

32

26

6

 

2*16

 

 

 

 

9

 

营养与膳食

A

必修

考查

1

16

16

0

 

 

2*8

 

 

 

小计

 

 

 

26

404

310

94

84

224

96

0

0

0

专业课

1

 

基础护理Ⅰ*

B

必修

考试

6

96

36

60

 

 

6*16

 

 

 

2

 

基础护理Ⅱ*

B

必修

考试

3

48

14

34

 

 

 

4*12

 

 

3

 

成人护理上:内科护理Ⅰ*

B

必修